吉林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起源于2001年学校成立的生物工程教研室。生物工程专业(2001年)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(2007年)和生物技术专业(2008年)三个专业经教育部审批通过招生。2014年9月经院系调整更名为吉林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。
学科建设:学院致力于研究生物医药和功能食品创新转化,聚焦免疫学与肿瘤微环境、药物研发、啤酒/葡萄酒/乳饮品加工制造关键技术领域研究。2024年9月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招生,下设生物工程与技术、发酵工程、制药工程3个专业方向。2025年3月生物医药与健康学科群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群。
专业建设:学院现有生物工程系、生物技术系、食品科学与工程系,6个教学团队。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2个教学平台;《发酵工程》为省级优秀课程,《生物化学》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。2021年9月,“生物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” 入选吉林省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; 2025年3月,生物工程获批化工与生物医药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。吉林正业生物、吉林中科聚研干细胞、长春金赛药业、松原嘉吉等创新实践基地20余个。近年来,承担吉林省教育厅、吉林省高教学会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余项,发表教研论文50余篇,获得教学成果奖2项。
人才培养:学院坚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办学定位,发扬“勤学、修德、明辨、笃实”的院训精神,积极探索“四跨界四融合”的校企人才培养模式,培养适应全球化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需求,具有生物、药学、食品科学、化学、医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应用型创新人才,建立国内一流的生命健康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。近年来,在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、互联网+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生物实验技能竞赛、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中,均取得优异成绩。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常年高于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,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居全校前列。 “金塞班”、“嘉吉班”等校企人才培养定制班先后获评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定制班。
师资队伍:学院现有教职工40人,其中教授3人,硕士生导师20人,副教授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人,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0%,7人具有海外研究经历。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群负责人1人,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群负责人1人。吉林省第六批“拔尖创新人才”(三层次)1人,第二批“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”2人,D类人才2人,E类人才13人。外聘企业行业兼职教师15人。
科学研究:学院已建成生物实验技术平台和斑马鱼动物实验中心,下设电镜平台、色谱平台、流式平台、 显微成像平台、蛋白纯化平台和食品质量检测平台,为科研和教学提供有力支持。近年来,在ACS Nano、ACS Applied Materials & Interface、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等国际主流刊物发表论文近50余篇。参与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吉林省科技厅重点医药研发专项、吉林省发改委产业创新专项、吉林省留学人员科技创新创业专项、吉林省教育厅科研专项、吉林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等省部局级项目;横向项目20余项,授权发明专利15项,多项成果获得转化和企业孵化。